我们能不能序列的加工“当月时经”?
2017-03-12 14:33

​某电影中,人物甲拿着一本杂志走来,人物乙惊呼,“当时月经,甲甲,你怎么能看这种杂志”,人物丙说道,“乙乙,你仔细看清楚一些,是当月时经”。看过某电影的同学估计对这个对话有些印象,人物乙所犯的错误,你犯了吗?为什么?下面介绍一篇研究将给你讨一个说法。

 

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马国杰博士、马赛诸塞安姆斯特的Alexander Pollatsek教授、以及心理研究所的李玉刚同学和李兴珊研究员研究发现,我们在读汉字字符串时,并不是以完全序列的方式进行加工的。譬如,当读“胡家扯面”这样的字符串时,我们可能会优先报告出“胡扯”,这就是跨汉字组词的激活。

 

这个研究的酝酿不是因为某个电影,而是基于我们以往的研究。我们前期探讨了中文中词切分的问题,采用的材料是中文中常见的交集歧义字段,譬如“从小吃”这类词。这类词有一个特点,就是中间汉字可以和左右两边汉字都能组成词汇。我们通过这类字段来探讨中文中词切分的机理。研究验证了一系列假设,通俗来讲,就是在这类字符加工中,我们如何来切分,到底是左侧词汇被切分出来,还是右侧词汇被切分出来,在切分时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。实验支持了竞争激活假设,即中间汉字与左右两侧汉字组成的词汇同时激活,并相互竞争,激活程度比较高的词汇,譬如词频较高或者恰好视觉加工上有一定优势。这些激活较高的词汇打败了其它竞争对手,脱颖而出。

 

上述研究中我们提出了竞争激活假设,而这个假设引申出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。除了连续的汉字组成的词汇能够相互竞争外,不连续的词汇是否也会相互竞争。譬如“长期征战”这个字符串,1与3位置的汉字能够组成词汇“长征”,是否会与1和2位置组成的词汇“长期”进行竞争呢?

 

我们通过三个实验,分别是一个部分命名实验和两个句子阅读实验,验证了跨汉字组词激活的可能性并给出了一定的解释。结果发现,1与3汉字组成的词汇确实与1与2位置组成的词汇展开了竞争,在词汇报告任务下,读者并不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报告呈现的四个汉字。也就是说,在一定概率下会优先报告出1和3汉字,而不是1和2汉字。这里有一个前提是,1和3组成的词汇的频率要高于1和2组成的词汇频率。两个句子阅读实验验证了同样的问题,发现在1与3词频较高的情况下,能够影响跨汉字组词区域的加工,导致区域加工时间延长。这些都证明了跨汉字词汇的激活。

 

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?这里除了我们提出的竞争激活的假设之外,还有一个问题是汉字的位置编码问题。我们可以这样想,汉字的身份很容易识别,而位置的编码不是那么精确。在早期加工阶段,1234四个位置的汉字位置并没有精确的匹配到各自的位置上,3位置的汉字可能被错误的知觉到位置2上,导致了1与3位置的汉字组词的激活。但是,单纯的模糊位置编码理论很难完全解释这个现象,因为在1与3组成的词汇是低频词时,该现象消失。所以,还是更支持竞争激活假设,在整个激活场内,谁激活能力更强,谁就获胜。这个激活可能不止由词频决定,还有你的熟悉性,你的知识经验,甚至你的所思所想。

 

论文信息:Ma, G.,Pollatsek, A., Li, Y., & Li, X. (2017). Chinese readers can perceive a wordeven when it’s composed of noncontiguous characters. Journal of ExperimentalPsychology: Learning, Memory and Cognition43.158-166. 

 

(作者:MGJ)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
二维码